這十六首精心編排的曲目就像New Order + Joy Division的生涯精選輯,樂迷在兩個小時的演出裡跟隨台上的樂手完成了一趟溫故知新的旅程。有時踏進時間的河流,有時清醒地沈醉於曼哈頓的屋簷下。上張專輯裡我相當喜歡的單曲Crystal是尾隨Love Vigilantes的第二首歌曲,會場瞬間從前一秒的溫暖氛圍轉變成巨型Disco舞池,強悍的貝斯鼓打得我耳膜陣陣疼痛。(由於Hammerstein Ballroom的音響太過尖銳,參與完這場演出我的耳朵休息了好一陣子才復原 )另一首從Get Ready裡抽出的是中板小品Run Wild,現場聽來氣勢非凡,尤其後半段的轉折部份相當具有戲劇張力。
新專輯除了首支單曲Krafty是必備曲目,其他如Hey Now What You Doing與近期越聽越中意的Waiting For The Sirens' Call都在演唱行列。最新單曲Jetstream也請來了Scissor Sisters的女主唱Ana Matronic跨刀。但真正挑起觀眾情緒的當然是那些歷久不衰的名曲,Regret、Truth Fatih、Bizarre Love Triangle、Temptation、Blue Monday等,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時代經典。當他們向你連番轟炸而來時,我想沒有人招架的住的。
如果不包含Joy Division時期,Regret與Temptation是兩首我最喜歡的New Order歌曲。Regret前奏的吉他刷弦永遠是過耳難忘的聲音,而Temptation的副歌:【Oh, you've got green eyes/Oh, you've got blue eyes/Oh, you've got gray eyes】也是我心目中最美麗的,難再有的雋永片段。有趣的是,Bernard唱到這幾句歌詞時,舞台上也分別亮起了綠色的、藍色的、與灰色的燈。
因此我聽到了Love Will Tear Us Apart、Transmission、She's Lost Control與Atmosphere。如果說New Order的曲子讓我歡樂的想跳舞,如今回想起來,整晚唯一讓我緊緊咬住嘴唇,激動地幾乎無法言語的,卻是前兩首Encore曲She's Lost Control與Atmosphere。尤其是She's Lost Control由Stephen Morris打出的砰然鼓擊,這不就是傳說中於廢棄工廠裡錄下的經典鼓聲?這聲響在二十幾年後聽來依舊如此鮮明激進。
Stephen Morris手中跳動的節奏是New Order音樂向上發展的基地,而Peter Hook則是舞台上的靈魂人物,他整晚始終帶著高亢的能量自在地遊走於舞台兩側,那強悍爽朗的貝斯聲線永遠領在各項樂器前頭。他才是New Order二十幾年來最堅韌的核心,舞台上的他給人一股充沛的安定感,而他也自始至終享受著表演,取悅著觀眾。
Bernard Sumner的嗓子並非處於最佳狀況,可他誠懇的態度已足以彌補一切。他當然不再是那名穿著緊身西裝,低頭行走於曼城街頭的抑鬱青年,但他依舊背著那把火紅的Gibson吉他,賣力刷著琴弦,用誠實的聲音唱著我們熟悉的字句。
Ian Curtis的死因至今仍眾說紛紜,一般能接受的說法是強烈的性格壓抑與肉體疾病導致Ian Curtis無法再賦予自己的生命任何意義。但由妻子Deborah執筆,出版於1996年的Touching From a Distance一書裡,Deborah卻指出Ian Curtis從很久以前就有著趁年輕時死去的念頭。
時隔二十五年,Ian Curtis已成為搖滾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從The Cure到Jesus and Mary Chain,從Bono到Kurt Cobain,Ian Curtis如同幽靈般吸附於無數搖滾後進身上。為了紀念Ian Curtis逝世二十五週年,不論倫敦、紐約、柏林、曼城都舉行了相關活動;BBC 6也將於五月十八日這天,播放Joy Division的經典Peel Sessions,Tony Wilson(Factory老闆)訪談,與其他相關節目等。
你也許可以在這天複習一遍24 Hour Party People,或是從CD架拿下沾滿灰塵的Heart and Soul Boxset,CD1至CD4重新播放一遍。或許跟我一樣,再度讓Atmosphere前奏的砰然鼓擊迴響於房間裡。你聽著這不可思議的聲音,Ian Curtis是如此絕望挫折,鍵琴聲是如此清冷美麗,可是Peter Hook的貝斯與Stephen Morris的鼓點卻又領我們大步邁向希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