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CLUB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ouchdown

主流之外~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3-16 20:52: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ouchdown 於 2012-3-16 20:53 編輯

    John Cale - Hallelujah



    Leonard Cohen - Hallelujah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3-16 20:56: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ouchdown 於 2012-3-16 21:03 編輯

    Leonard Cohen - Sound Of Silence



    Simon & Garfunkel - The Sound of Silence  如果找得到 紐約中央公園現場版CD  更棒!



    Simon and Garfunkle LIVE 2011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3-20 17:53:11 | 顯示全部樓層
    Del Amitri - Roll To Me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3-20 17:57: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ouchdown 於 2012-3-20 18:05 編輯

    Durutti Column ~ The Room



    Durutti Column ~ Sketch For Summer





    http://jeph.bluecircus.net/archives/music/durutti_column.php
    Durutti Column 與無政府[聽音樂]

    年過三十的另類音樂迷大概都聽過Durutti Column這個團。Durutti Column說是「團」,其實大部份時候只有一個人,吉他手Vini Reilly,錄音或作現場時,才找其他幾個的樂手幫襯。

    Vini Reilly本身是個又瘦又蒼白的文弱傢伙,好像風一吹就會飄走,他的音樂也差不多就那樣病奄奄的。台灣樂迷認識他,大約都是從水晶唱片發的《Lost Romance》那卷卡帶開始。當年水晶唱片的文案形容他是「印象派吉他手」,因為他早期彈的吉他,撥弦撥得很散,好像印象派的點描法似的。

    前陣子有部片叫「二十四小時狂歡派對」,劇情是關於英國80年代曼徹斯特場景和傳奇獨立廠牌Factory的故事。Durutti Column在片中出現了幾段,就是那個傻愣愣一個人在台上前對台下幾隻貓彈吉他的傢伙。而Vini Reilly本人也在片中客串一個搬運工的角色,大概不到一秒的鏡頭。

    像Joy Division這個團名,當年水晶的側標譯成「喜悅分割」這種不名所以的名字。後來我們都知道了,其實它的正確譯名應該是「八三么部隊」,因為Joy Division是德國軍妓營的名稱。至於Joy Division的同門師兄弟Durutti Column名字是怎麼來的,從來沒聽人提過。水晶好像是譯成「杜綠蒂專欄」,好像很美的團名。

    昨天我查西班牙內戰的歷史時才發現發現Durutti Column的來由。

    二十世紀初,西班牙的無政府主義工團可說是全世界最龐大的無政府主義勢力,擁有數百萬名工人的支持。在內戰中的三方勢力分別是無政府主義國民兵、共產黨國民兵與佛朗哥法西斯政權。其中一個國民兵團名為Durruti Column,這個兵團的名字是以無政府主義國民軍首領Buenaventura Durruti命名。1936年左右,Durruti Column有三千多名武裝國民兵,對抗佛朗哥法西斯政權與蘇聯支持的共和軍。

    Vini Reilly把Durrutti Column的拼法換一換就成了他的團名Durutti Column。也就是說,正確中譯應該是「杜魯提兵團」。當然,我想樂迷都很難把Vini Reilly的文弱形象和武裝革命軍聯想在一起。

    ===============================

    http://phaedrus1211.mysinablog.c ... mp;articleId=763262

    隨著經典廠牌「Factory」的創辦人Tony Wilson去世,樂壇重新對這個廠牌注視起來。而筆者今次要介紹的是,同樣出身自「Factory」的曼城樂隊-The Durutti Column。

    The Durutti Column 核心成員是結他手Vini Reilly。雖然他不像Joy Division,New Order及Happy Monday等同門兄弟般名氣,可由Vini Reilly組樂團起,他在搖滾樂界已打滾了三十年之多,是一個長壽音樂人。

    假若把Vini Reill的個人專輯都加入到The Durutti Column的作品裡去的話(始終Vini Reill才是The Durutti Column的核心);The Durutti Column於本年推出的《Idiot Savants》,就已經是樂隊第11張專輯。   


    究竟是甚麼使The Durutti Column「長做長有」呢?除了是Vini低迷的嗓音,他那手古意盎然,然而又處處散發出黑暗氣息的結他手法,也是The Durutti Column的魅力源頭。

    《Idiot Savants》已經是邀來了Poppy Roberts當女主唱,首曲〈Better Must Come〉中Poppy Roberts的虛幻嗓音與Vini的頹靡腔調對唱,恰到好處,令音樂彌漫著縈繞不散的陰沉感。〈Interleukin 2〉長達一分鐘的結他前奏,與踏鼓的重音,令後來揚起的女聲增添了不少神秘感;斷斷續續的主唱,似是在了無人跡的沙漠上演唱而傳來的回音。

    Poppy的聲線固然為新唱片換來不少分數,可Vini的演唱也不「輸蝕」。〈2 Times Nice〉中,稍微激烈的鼓激,張揚的結他,與他的腔調形成了有趣的對比。〈No Last Surprise〉中的迷幻結他,伴隨著他疏離而內斂的聲線,形成了一層迷霧,撲向聽眾心裡深處。

    當然地,要體現Vivn的「內斂」,就不僅在他的歌聲,而更應該在結他裡尋找。長達9分鐘的〈Please Let Me Sleep〉 ,奏著重複的和弦,情緒起伏體現在突然插入的獨奏;而在尾段倏地揚起的歌聲,叫人感動之餘,亦應把眼睛閉緊;好讓專注力回到耳朵,把其他的一切忘掉。

    (原文於2007年9月10日《文匯報》副刊「耳油未盡」,已作部分修改。)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4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501 天

    [LV.9]以壇為家II

    發表於 2012-3-20 22:55:56 | 顯示全部樓層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3 15:45:21 | 顯示全部樓層
    Housemartins - Flag Day


    flag day
    <<名詞>>
    1 (C)(英) (售旗募捐的) 旗日
    (為慈善事業基金募款而在街上兜售小旗,把它別在捐款者胸前; cf. tag day)

    Flag Day   Housemartins
    Too many Florence Nightingales
    Not enough Robin Hoods
    Too many halos not enough heroes
    Coming up with the goods

    So you though you'd like to change the world
    Decided to stage a jumble sale
    For the poor, for the poor

    It's a waste of time if you know what they mean
    Try shaking a box in front of the Queen
    'Cause her purse is fat and bursting at the seams
    It's a waste of time if you know what they mean

    Too many hands in too many pockets
    Not enough hands on hearts
    Too many ready to call it a day
    Before the day starts

    So you thought you'd like to see them healed
    Got blue Peter to stage an appeal
    For the poor, for the poor

    It's a waste of time if you know what they mean
    Try shaking a box in front of the Queen
    'Cause her purse is fat and bursting at the seams
    It's a waste of time if you know what they mean

    Flag Day, Flag Day, Flag Day  


    義賣日   籠中鳥合唱團

    翡冷翠的南丁格爾太多
    行俠仗義的羅賓漢卻太少
    光環太多,英雄太少
    無法和義行相提並論

    於是,你想改變這個世界
    決定舉辦一場義賣會
    為窮人而辦的義賣

    這簡直是浪費時間,如果你明白背後的意義
    就像試圖在英國女王面前搖晃捐獻箱
    只因為她的荷包滿滿,幾乎撐破縫線
    這簡直是浪費時間,如果你明白背後的意義

    太多的手插在太多的口袋裡
    真心伸出援手的卻太少
    要準備的太多,忙不過來
    在義賣日開始以前

    於是,你希望看到窮苦的人們得到照顧
    揮動啟航的藍旗大聲疾呼
    為那些窮苦的人們

    這簡直是浪費時間,如果你明白背後的意義
    就像試圖在英國女王面前搖晃捐獻箱
    只因為她的荷包滿滿,幾乎撐破縫線
    這簡直是浪費時間,如果你明白背後的意義

    義賣日..........

    中文翻譯來自安德森,歡迎來信 abs1984@ms10.hinet.net 討論!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3 15:53:38 | 顯示全部樓層
    Dead Can Dance ~ Yulunga



    http://www.mcb.com.hk/online2/ar ... p?did=2&aid=202
    DEAD CAN DANCE
    她們的繆斯
    Text : 袁智聰
    Post Date : 2005-09-09

    曾經說過,從前英國著名獨立廠牌4AD旗下的一眾重點樂團之中,我對Dead Can Dance的狂熱程度乃高於廣為樂迷熟悉的Cocteau Twins。而我相信對於不少西方樂手而言亦如是。

    原籍澳洲墨爾本、繼而移居英倫發展的Dead Can Dance,樂隊發跡自當年的Gothic圈,隨著他們對中世紀音樂、中東音樂、歐洲古老民謠取經而建立起其別樹一幟的風格,對後世的Darkwave與Heavenly Voices體系有著深遠的影響。

    他們的影響力,那有見於在過去七年間已共有三款Dead Can Dance的致敬專輯出現過。

    最先一張是Cleopatra廠牌出版的The Carnival Within,有Ikon、The Last Dance、Ex-Voto、Jarboe & PBK等等隊伍參與;去年適逢DCD出道廿載,黑金屬廠牌Black Lotus亦為他們出版了一套雙張的The Lotus Eaters,除一眾Black Metal樂隊之外還有Ataraxia、Faith And The Muse、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Arana等等單位。最新一張DCD的致敬專輯Summoning Of The Muse(取自其第三張專輯Within The Realm Of A Dying Sun內的一曲名字),則屬於「後4AD」廠牌的美國獨立公司Projekt出品。

    時光倒流二十年,DCD在1985年發表了得以全然建立起其風格的第二張專輯Spleen And Ideal,並公認為樂隊的奠定性之作,唱片更曾攀上英國獨立榜的亞軍位置。

    墮落天使
    初邂逅DCD,是我對一眾黑暗派、死亡派地下音樂趨之若鶩的少年時代,無「死」不歡,早年對於我來說,DCD正是另一隊「死字頭」樂隊。那時他們教我深刻的,還有其充滿神秘感的唱片封面──Spleen And Ideal封面上倒塌中的建築物與前面站著身披紅袍、手拿著星形紙牌的神祕人所予人的不祥之感,抑或Within The Realm Of A Dying Sun封面上在樹蔭下披著白袍的石像營造出幽悒傷逝的氛圍,都是多年來在腦海裡驅不散的圖像。

    隨著對他們有進一步的認識,才體驗到DCD的音樂精髓,是他們對遠古文化的探討與其文學本質;然後也得悉,原來Dead Can Dance之名字,是取自「墮落頹廢」(Decadence)的發音。

    DCD的兩位主將Lisa Gerrard和Brendan Perry同是歌手,在二人大相徑庭的演繹方式下,形成了樂隊的雙重性格。如果說85年的Spleen And Ideal是給他倆建立起其強烈風格的指標性專輯,那麼兩年後在黑膠唱片上Brendan和Lisa各自擔綱主唱一面的Within The Realm Of A Dying Sun,正反映了二人各具異稟的音樂個性。

    最重要是當年DCD的音樂已有其「品質保證」,每每印證了他們的成熟躍進。88年的Serpent's Egg是其淋漓盡至表現,90年的Aion那濃厚的文藝復興色彩與美不勝收是最叫人回味,到了93年的Into The Labyrinth已愈見無懈可擊。惟覺停滯不前,是96年的Spiritchaser,但也許連他們也有感到樂隊已到盡頭,所以DCD亦在同年宣佈解散。

    為他們作薪火相傳,是後世的Darkwave及Heavenly Voices樂團。

    薪火相傳
    Summoning Of The Muse是Projekt廠牌出品,陣容上除了Black Tape For A BlueGirl、Arcana、Dark Sanctuary、Autumn's Grey Solace等自家旗下音樂單位外,也有一度合作過的Rajna,以及Faith & The Muse、Chandeen、Stoa知名等等隊伍。當中超過半數曲目是獨家作品,難得是曾參與過The Lotus Eaters的Arcana和Faith & The Muse也獻上全新的DCD改編曲目,反之Projekt旗下頭號樂團BTFABG的清雅脫俗、不吃人間煙火版Fortune Presents Gifts Not According To The Book(取自Aion專輯) ,卻在此「翻叮」。

    比起之前的DCD致敬專輯,Summoning Of The Muse內的曲目乃有意保留DCD作品裡內含的Darkware/Heavenly Voices神髓。像Dark Sanctuary的Summoning Of The Muse幾乎是照板煮碗地重玩出來(只是末段加入了軍鼓演奏)。法國二人組合Rajna演繹Within The Realm Of A Dying Sun專輯的Cantara在鋪排與配器音色上也沒有多大改動,蠻原汁原味。瑞典中世紀樂團Arcana玩The Arcane這首來自85年經典EP著作Garden Of The Arcane Delights的曲目,忽然發覺此歌名跟其樂團名字竟是如斯形同近似,連Peter Bjargo也或多或少模仿了Brendan Perry的唱腔。

    Christian Death家族分支歌德二人樂隊Faith & The Muse玩Serpent’s Egg的Chant Of The Paladin,其Chanting吟唱則更具祭禮氣息。Mirabilis玩同樣來自Serpent’s Egg時一曲The Writing On My Father’s Hand,卻換上那麼靜清幽的詮釋。91年精選專輯A Passage In Time內之鳥語花香新曲Bird,落在Kobe手上乃更強調其部落節奏。

    而Autumns Grey Solace的夢幻悽迷Shoegazer版Musica Eternal(來自Dead Can Dance專輯)、Chandeen的純美Dream-Pop版In Power We Entrust The Love Advocated(來自Garden Of The Arcane Delights EP)、Stoa發思古幽情新古典版Cantara(來自Within The Realm Of A Dying Sun),感覺頗見迥然不同且別出心裁,但仍可師承到相當的DCD音樂底蘊。

    畢竟這群樂隊乃無意掩飾DCD對他們留下的深厚薰陶。

    (原文刊於《Friday》 現經重新修改)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3 16:01:11 | 顯示全部樓層
    Throwing Muses - Counting Backwards




    http://bluecircus.net/mt4/cgi-bin/mt-tb.cgi/14173

    4AD Story

    回顧4AD歷史,會發現與另一組英倫傳奇廠牌Factory Records分享極相似的軌跡。

    兩者都於70年代晚期創立,前者1979年創建於倫敦,後者1978年誕生於曼徹斯特。都有專屬的封套設計師,替初期作品創造出易於辨認的視覺風格:Vaughan Oliver替4AD的Cocteau Twins、Dead Can Dance、Throwing Muses與This Mortal Coil打理封面;Peter Saville則將Factory Records的Joy Division與New Order帶入視覺美學的不朽境界。

    廠牌老闆也都在流行文化佔有一席之地,Cocteau Twins的曲子〈Ivy〉是向4AD創始人Ivo Watts-Russell致意;Factory Records的幕後主使Tony Wilson更在電影《24小時狂歡派對》與《控制》有吃重的戲份。然Factory Records的歷史份量雖與4AD平起平坐,有一點卻難以望其項背 -- Factory Records於90年代初期宣佈破產,自此走入歷史。4AD卻叱吒風雲三十年,如今仍站在英美搖滾樂壇指標的第一線。

    它是如何辦到的?一來Ivo Watts-Russell本身是製作人兼樂手,替創廠元老Cocteau Twins監製專輯,4AD名團This Mortal Coil也由他領軍,因此具備精準的音樂嗅覺。此外他也擁有一顆聰明的生意頭腦,於非主流之外適度簽下帶有流行潛能的新進樂團,避免廠牌走入曲高和寡的孤芳小巷。

    80年代是老樂迷津津樂道的「經典」4AD時期:哥德名團Bauhaus、新浪潮團體Modern English、Nick Cave領銜的後龐克奇團Birthday Party與前述的Dream-Pop始祖Cocteau Twins、This Mortal Coil都在4AD出片。奇魅夢幻的聲響連同神秘的封面調性,此時的4AD宛如受到一小撮人膜拜的音樂宗教。

    80年代晚期逐漸轉型,除了英倫本土樂團,廠牌也將觸角伸向美國東岸:Pixies、Throwing Muses與Belly等當時仍屬「地下音樂」的樂團接連被簽下。90年代初期更在洛杉磯設立辦公室,宣告百花齊放的另類音樂世代到來。雖然Pixies於1993年解散,卻無損樂團持續發酵的影響力,由Pixies與Throwing Muses成員所組的新團The Breeders更成為4AD的生力軍。Red House Painters與Air Miami等美國樂團持續壯大廠牌的聲勢,Mojave 3與Tindersticks等英格蘭隊伍也依舊是傷心人的最愛。

    進入21世紀,4AD不但未被競爭激烈的市場淘汰,腳步反而越踏越穩,好團一個簽過一個:The National、Iron & Wine、Deerhunter、Bon Iver、Beirut、TV On The Radio與Blonde Redhead張張都是叫好叫座,一些剛出道的藝人或曲風小眾的團體如Gang Gang Dance、Ariel Pink's Haunted Graffiti、Twin Shadow、Department Of Eagles、St. Vincent與The Big Pink也在4AD的拉拔下享有不俗的成績。

    當我們以年代來區分4AD的聲音演化史,你會驚異地發現廠牌本身的進化與英美樂壇過去三十年的潮流幾乎不謀而合:後龐克 → 新浪潮 → 另類音樂 → 獨立搖滾。究竟誰影響了誰?或許難下定論,可以確定的是少了4AD的西洋樂壇將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貌,而且會無趣許多。翻開廠牌洋洋灑灑的發行目錄,質量兼備,少有不如預期的作品,這也說明了4AD在新團如繁星點點的浩瀚搖滾銀河中,始終代表一種品質的保證,一股卓絕動人的搖滾能量。

    (原文載於KKBOX)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7 17:15:15 | 顯示全部樓層
    再來幾個 女聲

    Joan Jett - ( LIVE ) Change the World


    Eurythmics - When Tomorrow Comes


    Annie Lennox - Why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7 17: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The Pixies - Here Comes Your Man


    The Breeders | Cannonball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4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501 天

    [LV.9]以壇為家II

    發表於 2012-4-7 18:49: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丹尼爾 於 2012-4-7 19:47 編輯

    回復 210# touchdown

    達陣兄涉獵真是讓我驚訝,你真太屌了,讚啦!!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7 19:49:1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11# 丹尼爾

    丹大  您客氣了...

    小弟 飆車 沒辦法 ~  

    飆幾首音樂 還可以 ....

    另一個 北區車友 小巴 音樂段數很讚... 自己搞機器...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7 23:22:3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ouchdown 於 2012-4-7 23:24 編輯

    Kate Bush - Breathing



    Kate Bush - Running Up That Hill



    Kate Bush - Moving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7 23:43: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ouchdown 於 2012-4-9 01:04 編輯

    也是 我 聽的第一首 New Order 的歌.....

    New Order - Love Vigilantes



    http://blog.roodo.com/galeer/archives/7493971.html
    我剛來此地
    從日出之處
    從必勝之戰
    以真理之名
    我軍勇無敵
    自由解放你


    來福槍手榴彈
    上帝一路相伴
    我想見家人
    妻兒等著我
    我已經回家
    我曾經如此孤獨


    你只是不能相信
    我曾有過的歡樂
    當我終於離開時
    我已回到家
    在天空飛翔
    我的信念沒有虛假
    我願意為家園而死
    不久我將看見


    當我經過家門
    妻子哭倒地上
    雙眼滿是淚水
    我不知道為什麼
    我看到她的手裡
    緊握著一封電報
    說我是一個勇者
    說我已經犧牲


    我想見家人
    妻兒等著我
    我已經回家
    我曾經如此孤獨


    Oh I've just come
    From the land of the sun
    From a war that must be won
    In the name of truth
    With our soldiers so brave
    your freedom we will save
    With our rifles and grenades
    And some help from God
    I want to see my family
    My wife and child waiting for me
    I've got to go home
    I've been so alone, you see


    You just can't believe
    The joy I did recieve
    When I finally got my leave
    And I was going home
    Oh I flew through the sky
    my convictions could not lie
    For my country I would die
    And I will see it soon
    I want to see my family
    My wife and child waiting for me
    I've got to go home
    I've been so alone, you see


    When I walked through the door
    My wife she lay upon the floor
    And with tears her eyes were sore
    I did not know why
    Then I looked into her hand
    And I saw the telegram
    That said that I was a brave, brave man
    But that I was dead
    I want to see my family
    My wife and child waiting for me
    I've got to go home
    I've been so alone, you see



    "Love Vigilantes"是New Order在1985年專輯「Low-Life」的第一首歌,噹噹噹噹的吉他彈奏,鮮活跳動的節奏,歌聲、貝斯、鼓都足以喚起我們記憶底層的每一道烙痕。1980年Ian Curtis自殺後,吉他手Bernard Sumner、貝斯手Peter Hook、鼓手Stephen Morris與其女友鍵盤手Gillian Gilbert從灰燼中重新組成了的New Order,首張專輯「Movement」 仍處於沈重的Joy Division陰影下,而1982年經典單曲"Blue Monday"時,New Order已成為八0年代synth pop電子搖滾最重要的樂隊,但我們心理明白,比起鍵盤與電子合成,心中最愛的仍是New Order的吉他貝斯鼓

    Kylie Minogue - Can't Get BLUE MONDAY Out of My Head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9 01:03: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ouchdown 於 2012-4-9 01:31 編輯

    這個女聲 也不能錯過....

    Sonic Youth - JC



    Sonic Youth - Sacred Trickster Live



    Sonic Youth - Nevermind



    轉貼
    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9238.html

    如果曾於紐約市蹓躂上一陣子,或運氣更好,拾獲了客居此地數年的特權。碰巧,你又熱愛著搖滾樂。

    據我猜想,你很難不成為Sonic Youth的忠實信徒,像我這名病入膏肓的搖滾沈溺末期患者。上承摧毀了一切搖滾語法的六零年代經典樂隊Velvet Underground、七零年代龐克宗師The Ramones,下啟發跡於千禧年的出色新秀The Strokes與Yeah Yeah Yeahs。身為紐約搖滾的中堅樞紐,很難想像成軍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Sonic Youth,仍能卓然而立,挺傲地橫跨了後龐克、實驗噪音、無調性、另類搖滾與獨立風潮 – 這些各具特色、生命週期卻長短不一的搖滾次樂種。

    原因何在?當藝術的質凌駕了名,實勝過了虛;跳脫出既有的定義框架,一如屏氣凝神的得道高僧,冷靜看著周遭紛擾,而世間一切的愛恨、功名、利害與浮榮,又與之何干?

    Sonic Youth的悠遠生涯,從未被主流樂壇真正接納。當然了,他們也不在乎。正當同儕與後輩汲汲營營迷失於唱片工業撒下的商業巨網之際,他們近乎執拗的堅持,投射出的是一幅沒有灰階、只有飽滿原色的完整圖像。Sonic Youth之所能屹立不搖,不在於他們的孤高身影只能供人仰望,乃在於,他們不是抱著浮木順流而行的投機客,而是一群謹守創作核心,嚴循創造力(creativity)、原創性(originality)與誠信(integrity)的正港搖滾客。

    Sonic Youth體現了如假包換的「酷」概念。代表著,做自己而不媚俗,擇善固執且從一而終。樂迷可從他們的音樂中聽出某種豐盈的氣場,某種置身事外的強韌自信。批評者云,綜觀Sonic Youth團史,所曾發行的數十張唱片(包含團員之個人創作),其中差異不可謂大。換言之,若將1982年的同名專輯與去年那張浸滿青春之泉的Rather Ripped放在一塊兒,似乎聽不見顯著進步,給人原封不動之感。那些粗礪聲響與迷散結構,不都屬同一套路?

    此話差矣。殊不知,在極度講究拋光與上色的當代樂界,仍能秉持硬頸的音樂性格,將嘲笑、諷諭與揶揄當成耳畔風,是多麼難得的性情修煉。所謂不朽,在於某類藝術超脫了僵化的評斷標的,將世俗準繩拋諸於腦後,讓作品成為看似無法系統歸類,卻又首尾呼應的瑰麗狀態,諸如Stanley Kubrick的電影與Jackson Pollock的畫作皆是如此。當人們自以為綜攬全貌之時,竟也微觀了細節,汲取了某種渾沌不明、卻又指涉大膽的意念。

    短暫的不變,或許是停滯。而長久的不變,成就出的卻是一種風格。

    可別小看風格二字。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雅士、樂手畫匠,苦求風格而不可得。到頭來,我輩苟活於世,不論接物、待人、治事或只圖一快活,過程有風格者,是何其瀟灑。若只知臨摹,總因旁人之嘴而三心二意、屢屢改道,大把青春也只好白白虛耗,豈是可惜而已。

    寫書、辦展覽與出版同人雜誌,創建獨立廠牌發表現場錄音,大膽結合了行動劇場與影像藝術。Sonic Youth四名成員不只是搖滾音樂家,更是兼容百川、喜與不同領域之先行者緊密結合的行動派。至今雖只剩吉他手Lee Ranaldo仍居住於紐約市,你若有機會隻身於紐約下東城走上一遭,依舊能牢牢感受到Sonic Youth像極了Paul Auster筆鋒下的紐約客,用他蒼勁的身形與敏銳的洞察力,引領著異鄉遊子們在地鐵車廂、唱片行櫥窗或搖滾酒吧酸臭的拱形入口處,排練著久違的回家儀式。

    無堅不摧的分明段落,數不盡的小節變拍與旋律扭轉。Thurston Moore的吉他是一座傾頹的迷宮,Kim Gordon的貝斯是一張繁複的蜘蛛網;Lee Ranaldo的合音是一片黝黑的磨沙紙,而Steve Shelley的鼓擊則是一只麻雀般叨叨絮絮的銅鈴。

    我們不必費心弄懂Sonic Youth的音樂。相反地,Sonic Youth的音樂讓人看清了自我,讓我們望見了一條向遠方逃逸的青翠步道。

    (原文刊載於九月三十日聯合晚報)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9 01: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Nico ~

    這歌 是45年前 velvet undergound 的創作......1967....

    the velvet undergound &nico - Femme Fatale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9 01:20: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ouchdown 於 2012-4-9 01:26 編輯

    與 藥物 糾葛不清 的 迷幻搖滾 psychedelic rock

    best of psychedelic rock



    轉貼
    http://www.wretch.cc/blog/orangers/5189350

    有人問了,就來聊聊吧,順便對我之前比較籠統的說法做一些修正,也歡迎討論。不過其實網路上的資源也夠豐富了,拋磚不用引玉,外頭還有Google這個大銀樓。

    姑且可以說這個樂風是一種缺陷美,只是這個缺陷違了法而引人爭議,到底,音樂本身是無罪的。


    迷幻搖滾的原名為Psychedelic Rock或者因LSD-25(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已知的強效型迷幻藥)而被口語化起名的Acid Rock(酸式搖滾),顧名思義都與麻醉藥、迷幻藥脫不了關係,什麼關係呢?比較大宗的是創作者本身就是用藥者,Acid Rock原意指在服用LSD或者當時的大眾毒品大麻之後,所創作出來的音樂。其中多使用大量的電子效果、合成器以及時低聲時嘶吼的人聲作為基調,表現其捉摸不定的本質。又名San Francisco Sounds,不難發現其重要的集散地就是舊金山,稍微有認識的人應該知道,迷幻搖滾是一九六0年代嬉痞(Hippies)運動下的文化產物,為何要說是文化產物呢?所謂的嬉痞運動,其實就是一股變相的反戰潮。時屆美國介入越戰,原本生活過的安逸自在的美國人們遭逢這樣的政策變故使然,於是有了一群以自然為號召,以長髮、喇叭褲為特徵,以搖滾樂和迷幻藥為依歸的人們,他們自稱花童(Flower Children),提倡愛與和平,卻始終過著浪蕩不羈的生活。因著消極與虛幻,故迷幻搖滾通常較一般的搖滾樂來得慢,所使用的效果也多,製造一種迷濛、飄渺的感官體驗,也可以稱為是一種同化現象,試圖使聽者擁有與用藥者服藥後同樣的音樂體驗。

    比較特殊的是,除了電子效果之外,原汁的Psychedelic Rock也常見一些中東類的樂器比方西塔琴、鼓等等運作其中,一方面充實了音樂性滿足用藥者自我實現的目的,一方面就是更亂搞更迷幻以及表現對東方哲思的憧憬。然而迷幻搖滾發展之蓬勃竟成一時之選,就連眾所皆知的披頭四也曾嘗試在1966年單曲Rain等上做過實驗性的創作。同時期多名知名樂手及樂團諸如耳熟能詳的Jimi Hendrix、Pink Floyd、迷幻搖滾宗師The Doors門戶樂團,還有菁英大組合Cream樂團,以及The Rolling Stones滾石樂團也都有相關的作品。毒品對他們的作用不僅僅是逃避和放逐,他們更著重於擴展常人所不能的眼界和限制,故有這樣節調不定、音律隨行的音樂表現。


    然而眾多知名人物顛峰於施藥,最後也死於藥物或者因成癮過重無疾而終,一代搖滾吉他宗師Jimi Hendrix就死於用藥過量,故迷幻搖滾的尖峰時期並不是很長,不過卻影響深遠,直至八0年代仍然有迷幻樂的流派持續的演奏著,諸如後期Jazz、Pop此類的樂風也有以迷幻為主題的呈現方式。其中Jimi Hendrix更甚為繼起的金屬、前衛搖滾等等埋伏筆開先河,也無怪乎其地位在樂迷心中是居高不下。

    大抵這樣應該夠解釋完迷幻搖滾的繼往開來了,如果還想再深入...就去銀樓吧。XD


    另外這裡轉貼推薦曲目,因為自己實在沒有時間找了:P

    01.「披頭四」《佩玻軍士孤獨的心俱樂部樂隊》(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Capital)
    02.「披頭四」《神秘的魔幻之旅》(Magical Mystery Tour)(Capitol)
    03.「新兵」(The Yardbirds)《改良工程師》(Roger the Engineer)(Edsel)
    04.「飛鳥」(The Byrds)《五次方》(Fifth Dimension)(Columbia)
    05.「大門」(The Doors)《大門》(The Doors)(Elektra)
    06.「傑佛遜飛艇」(The Jefferson Airplane)《「傑佛遜飛艇」愛你》(The Jefferson Airplane Loves You)(RCA)
    07.「粉紅佛洛伊德」(Pink Floyd)《黎明之門的風笛手》(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Capitol)
    08.「吉米.漢醉克斯體驗」(Jimi Hendrix Experience)《你體驗了嗎?》(Are You Experienced?)(Reprise)
    09.「偉大的社會」(The Great Society)《收藏家的帳目》(Collector's Item)(Columbia)
    10.「發現之母」(The Mothers of Invention)《我們僅僅為錢如此》(We're Only in It for the Money)(Rykodisc)
    11.「滾石」(The Rolling Stones)《他們的撒旦君王的要求》(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ABKCO)
    12.「多諾曼」(Donovan)《陽光超人》(Sunshine Superman)(Epic)
    13.「菁華」(Cream)《Disraeli Gears》(Polydor)
    14.「交通」(Traffic)《幻想先生》(Mr.Fanstasy)(Island)
    15.「誤解」(The Misunderstood)《夢消逝之前》(Fefore the Dream Faded)(Cherry Red)


    You got it?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12-4-9 10:29: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最近迷上這位Adele,很特別的...英國肉感女孩!




    愛黛兒·勞麗·布魯·亞金斯(Adele Laurie Blue Adkins,1988年5月5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北部的恩菲爾德倫敦自治市,以名字「愛黛兒」聞名,第51屆美國葛萊美獎最佳新人,也是首位全英音樂獎評審團獎的得主。

    愛黛兒曾表示自己受美國爵士、藍調歌手伊特·珍與「爵士樂第一夫人」艾拉·費茲潔拉的影響,並形容自己的音樂風格是「心碎的靈魂」(Heartbroken Soul)。她以首張專輯《19》獲得水星音樂獎提名,並在英國專輯排行榜上得到第一名佳績;該專輯並以在英國超過200萬、全球超過700萬的銷售量獲得7x白金銷售認證。愛黛兒曾被女神卡卡形容為「自己唯一的對手」。專輯《21》在全球銷量突破2100萬。世界範圍內共銷售3000萬張唱片。

    生平[编辑] 音樂生涯開端愛黛兒早在16歲時便寫下了著名單曲〈Hometown Glory〉。[1] 愛黛兒在青少年時期便曾錄製三首母片試唱帶給她的好友萊頓試聽;後者將這些歌曲上載至MySpace後獲得廣大迴響,而這也引來唱片公司 XL Recordings 對愛黛兒這號人物的注意,並主動向她聯絡試鏡。起初愛黛兒對此半信半疑,因為當時她除了維京唱片之外對於其餘唱片公司一概不知。之後她與朋友一同赴約前往唱片公司試鏡。

    2006年9月該唱片公司簽下了愛黛兒。並於2007年10月發行了她的第一張個人單曲〈Hometown Glory〉。愛黛兒在2006年時便曾擔綱 Jack Peñate 的開場表演。2007年底時她已至各處進行個人巡迴演出。2008年愛黛兒成為第一位獲得全英音樂獎評審團獎,該獎是特別頒給當時仍未發片的歌手。愛黛兒也是BBC票選之(2008好聲報到)的第一名。

    [编辑] 2008-10:《19歲》和專輯的成功2008年1月14日,愛黛兒發行了她的第二張個人單曲〈Chasing Pavements〉,獲得英國單曲排行榜第二名的成績。她的首張專輯《19歲》於2008年1月28日發行,並獲得英國專輯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績。泰晤士報現代音樂百科全書形容《19歲》是不可缺少的藍眼靈魂樂專輯。愛黛兒在2008年水星音樂獎獲得年度最佳專輯的提名。2008年3月愛黛兒和哥倫比亞唱片簽下協議,並在北美開始短暫巡迴演唱。2008年6月《19歲》在美國發行。

    2009年2月《19歲》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金唱片的認證,同年7月《19歲》已在全球銷售兩百二十萬張。愛黛兒在2009年葛萊美獎上獲得最佳新進藝人和最佳流行女歌手獎,亦獲得最佳年度單曲和最佳年度專輯提名。愛黛兒還獲得2009年全英音樂獎最佳英國女藝人、最佳英國單曲和英國突破藝人三項提名。2010愛黛兒還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流行女歌手提名。

    [编辑] 2010-至今:《21歲》和破紀錄2011年1月,發行專輯《21》,並登上Billboard 200專輯榜第1名。

    2011年1月,專輯《21》的第2波單曲《Someone Like You》發行後於美國告示牌Hot 100冠軍寶座停留5周。

    2011年12月,專輯《21》在美國銷售達到560萬 5x白金,在英國1x鑽石認証,14x白金,大碟《21》取代已故歌手Amy Winehouse的《Back To Black》成為21世紀英國最暢銷大碟,共賣出400萬張,在美國國內每周平均銷售是12.2萬張,此外亦同時成為全球最暢銷大碟,全球銷售高達1600萬張,專輯《19》更是回鍋排行榜,銷售達500萬張 《19》,《21》銷售合共2100萬。

    2011年12月,專輯發行一年,在跨年之際的最後一週,專輯《21》全球竟賣出百萬張,可望再2012年中全球突破2000萬張,是至2004年Usher的暢銷大碟《Confession》2000萬銷售後,7年以來最暢銷的專輯。是2010年代第一張破1000萬大關的大碟對上一張是女神卡卡的《The Fame + The Fame Monster》。

    2012年1月,《21》在Billboard 200平了Celine Dion的專輯《Let's Talk About Love》16周冠軍記錄。

    2012年2月,愛黛兒在葛萊美獎中勇奪六個獎項,包括《最佳年度專輯》、《最佳年度唱片》、《最佳年度歌曲》、《最佳流行個人演出獎》、《最佳流行專輯獎》和《最佳短篇音樂錄影帶獎》。追平2010年碧昂絲於同一屆頒獎典禮獲獎最多的女歌手紀錄。

    2012年2月,專輯《21》的成功,帶動了Adele的首張專輯《19》的銷售,讓它於Billboard 200的排名從原本的第10名升至第4名,這是近代西洋流行音樂史極罕見的情況。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60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樓主| 發表於 2012-4-9 11:44: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ouchdown 於 2012-4-9 11:49 編輯
    最近迷上這位Adele,很特別的...英國肉感女孩!




    愛黛兒·勞麗·布魯·亞金斯(Adele Laurie  ...
    kevinlai 發表於 2012-4-9 10:29


      趕快來貼 好音樂!


    其實 OFF大人 去年貼過喔 ~  賴大 您 不要只逛青樓區 啦...
    http://www.555club.info/viewthre ... &extra=page%3D1

    很會唱歌的女生...

    應該算是主流音樂,不過 好聽的音樂,也不必分主流、非主流 ,只要不是商業 $$ 味太重....

    偶 有專輯版 以及 現場演唱會CD+DVD ....




    轉貼 自 http://oldladybox.pixnet.net/

    I heard that you're settled down
    聽說你已定下來
    That you found a girl and you're married now
    找到了一個女孩,現在結婚了
    I heard that your dreams came true
    聽說你的夢想成真了
    Guess she gave you things I didn't give to you
    看來她給了你我沒給的

    Old friend, why are you so shy?
    老友啊!你幹嘛那麼害羞呢?
    Ain't like you to hold back or hide from the light
    支支吾吾或閃避眼神,這不像你啊

    I hate to turn up out of the blue uninvited
    我討厭這種突如其來的場面
    But I couldn't stay away, I couldn't fight it
    但我無法離開,無法抗拒
    I had hoped you'd see my face
    我多希望你能看著我的臉
    And that you'd be reminded, that for me it isn't over
    然後注意到,對我來說,一切還沒結束啊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放心吧!我會找到一個像你一樣的人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我也只是希望你一切順利
    Don't forget me, I beg
    我求你別忘了我
    I remember you said
    記得你說過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有時因愛而活,有時卻也因它而受傷"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yeah
    有時因愛而活,有時卻也因它而受傷,是啊

    You know how the time flies
    你知道時間過得多快
    Only yesterday was the time of our lives
    我們那些難忘時刻才在昨天
    We were born and raised in a summer haze
    我們就在夏霧裡長大
    Bound by the surprise of our glory days
    隨著驚喜的往日美好時光而在一起

    I hate to turn up out of the blue uninvited
    我討厭這種突如其來的場面
    But I couldn't stay away, I couldn't fight it
    但我無法離開,無法抗拒
    I had hoped you'd see my face
    我多希望你能看著我的臉
    And that you'd be reminded, that for me it isn't over
    然後注意到,對我來說,一切還沒結束啊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放心吧!我會找到一個像你一樣的人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我也只是希望你一切順利
    Don't forget me, I beg
    我求你別忘了我
    I remember you said
    記得你說過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yeah
    "有時因愛而活,有時卻也因它而受傷",是啊

    Nothing compares, no worries or cares
    凡事比不上,無憂無慮
    Regrets and mistakes, they're memories made
    但留在記憶中的盡是懊悔與所犯的錯
    Who would have known how bittersweet this would taste?
    這箇中滋味誰知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放心吧!我會找到一個像你一樣的人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我也只是希望你一切順利
    Don't forget me, I beg
    我求你別忘了我
    I remember you said
    記得你說過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有時因愛而活,有時卻也因它而受傷"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放心吧!我會找到一個像你一樣的人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我也只是希望你一切順利
    Don't forget me, I beg
    我求你別忘了我
    I remember you said
    記得你說過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有時因愛而活,有時卻也因它而受傷"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yeah
    有時因愛而活,有時卻也因它而受傷,是啊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12-4-9 12:58:39 | 顯示全部樓層
    趕快來貼 好音樂!


    其實 OFF大人 去年貼過喔 ~  賴大 您 不要只逛青樓區 啦...
    ...
    touchdown 發表於 2012-4-9 11:44


    她的演唱會1080P/MKV專輯...應該很不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網站公告 上一條 /1 下一條

    2016/4/11

       

    操作常見問題說明   網站建議

    服務信箱 : 555club.service@gmail.com

    中華民國555CLUB安全駕駛暨社會關懷協會©2016 版權所有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